抗爭新世代:南韓抗議現場的K-POP、動漫與數位科技 南韓總統尹錫悅彈劾風波中,年輕世代將K-POP粉絲文化融入政治抗爭,手持應援燈隨音樂呼喊口號。這種結合流行文化的示威方式吸引大量年輕人參與,展現數位時代的新型政治表達。 17 Feb
碎拍節奏 來自南方的音樂革命:記《我等就來唱山歌》15週年音樂會 (本文也刊登在Bitetone) 6月7日,生祥樂隊在台北舉辦了「我等就來唱山歌」發行15週年紀念音樂會,可說是一場在音樂及社會運動能量都得到深刻沈澱的動人響宴。 對《我等就來唱山歌》有記憶的人,得回到15年前台灣的音樂與社會運動氛圍。記得自己是1999年在「台灣的店」買了這張專輯,連同交工的前身樂隊「觀子音樂坑」的《過庄尋聊》一起買。《我等就來唱山歌》被當時的知識青年口耳相傳著, 16 Jun
碎拍節奏 我們曾搭上那艘瘋人船──評《我庄》的音樂與政治寓言 圖片來源:http://1.bp.blogspot.com/-uaqeFtsL4_8/Ua7mueHiwII/AAAAAAAAANo/auwbPHedGQg/s1600/pic114.jpg (本文同步刊登於《號外》雜誌 2013年12月號,第447期。以下為原稿。 12 Dec
碎拍節奏 消逝的地下社會 【原載】蘋果日報20130610 (以下為未刪節原文) 建管處醒目的海報貼在地社入口:「不合格場所告示,不得擅自撕毀或遮蔽」。快17年的地下社會,最被海內外獨立音樂人、樂迷喜愛相挺的演出空間及聚集相會的酒吧,就即將消失。大家應依稀記得,地社歇業事件不是去年就發生過?而且文化部長、台北市文化局長不是都出來握手、傾聽、矢言要協助Live House及地社的問題?但到頭來,文化部撒手說法規太複雜交由各地方政府研議,而北市府承諾的修繕計劃又遲遲未能兌現, 10 Jun
碎拍節奏 京都獨立音樂節BOROFESTA’12透明雜誌日本演出實錄 【原載】共誌第五期 從日本京都的舊日皇宫─御池─滿是綠樹的外牆往北走,在京都電視台(KBS)一棟不起眼的表演廳外,傳來小型園遊會一般的迷你喧鬧聲及聚集人群。手工製作的大型看板海報,寫著10月20、21兩天的節目單,竟是個搖滾音樂節!京都地區最具代表性的DIY地下音樂祭,Borofesta,今年已是第11屆。每年只邀請1-2組國外表演團體參與,2012年的海外演出者之一就是來自台灣、近兩年在日本獨立音樂場景備受矚目的,透明雜誌( 24 Oct
碎拍節奏 地球適應不良症 ──評河豚子《你不是人》專輯及台灣DIY樂團浪潮 【原載】共誌第四期 —— 躁密的吉他帶出振奮的鼓點,貝斯撩撥似地招起手…,頭髮在迎向夏天的南風裡揚起,眼前從水泥都市瞬間轉成有繽紛色彩的動物森林。河豚子,來自高雄的三人女子樂團,在玩獨立搖滾多年後,從前身樂團橘娃娃改組,2012年3月正式推出第一張專輯《你不是人》。拿到她們DIY製作的專輯後,就愈發感受到這股清爽魅力。沒有文藝夢幻,不賣弄性感可愛,也不費力挑釁,三件式樂器的簡單組合,但又衝出少女系毫無道理的力量。啊, 27 Jun
碎拍節奏 靠補助能創造Lady Gaga嗎? 【原載】蘋果日報20120523 —— 簡妙如 Lady Gaga來台辦演唱會,雖然全亞洲最貴的票價引起不少台灣歌迷抗議,但卡卡的天價唱酬及吸金力,仍令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稱羨不已。甚至國內的詞曲創作人協會還出面要求政府,應施行比照國外演唱會再利用詞曲的版權收益辦法。其實不只智財權維護角色,很少人知道,我們的政府從兩年前就透過「流行音樂產業發展行動計畫」,5年共21.35億元的預算,每年投資數億元於國內的流行音樂產業。諸如Hebe、豆花妹、王彩樺的唱片, 26 May